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Pont Des Arts 品酒筆記

Pont Des Arts 由兩位熱愛藝術和美酒的富二代年輕人Arthur de Villepin 和Thibault Pontallier於2010年創立。Thibault 本身是Chateau Margaux總經理Paul Pontallier的兒子, 因此對釀酒有豐富的認識, 而Arthur是攝影畫廊YellowKorner的大中華區主席, 這組合完全地反映在Pont Des Arts的酒裡面。

Thibault憑藉著本身的人脈優勢並採用能反映各地具有優質風土條件的葡萄釀製此等美酒,Arthur家族因早與畫家趙無極認識而促使將酒結合藝術的念頭。令品飲Pont Des Arts各酒款亦同時欣賞著藝術家的作品。

目前Pont Des Arts的酒採用中國當代畫家岳敏君、西班牙當代畫家Miquel Barcelo和中國已故法藉畫家趙無極作酒標。

今次品鑑酒款有五款:

-Miquel Barcelo Sauvignon Blanc 2013
口感清爽優雅, 伴有青檸、梨子香氣, 收結帶來淡淡礦物感

-Yue Minjun Meursualt 2012
展現菠蘿, 檸檬等豐富黃色水果的氣息, 酸度明亮, 礦物感餘韻長

-Miquel Barcelo Chambolle Musigny 2011
帶有士多啤梨, 櫻桃香氣, 單寧充沛但非常易飲

-Yan Pel Ming Lalande-de-Pomerol 2014
散發紅黑櫻桃香味, 單寧感強, 口感乾澀, 宜陳存5-10年飲用為佳

-Yue Minjun 40 Year old Cognac XO "Infinity"
從杯中透出陣陣白色花香, 西梅,蜜餞香氣, 口感滑溜順喉, 酒精感不算勁但後勁感強, 餘韻悠長。

Pont Des Arts 銷售經理Mr. William Ross
Miquel Barcelo Chambolle Musigny 2011


Yan Pel Ming Lalande-de-Pomerol 2014

Yue Minjun Meursualt 2012

Yue Minjun 40 Year old Cognac XO "Infinity"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烏龍大紅袍

早前有友人知我愛茶,送了些大紅袍給我試。卻勾起我早年在不太懂品茶的時候(現在都只是知少少),只單靠色澤來判斷,結果在一個茶展中當著眾人面前大叫這「紅茶幾好」!當然立即有人糾正大紅袍是烏龍茶的一種。不過經歷過在很多人前擺了個大烏龍後,令我更認真對茶作深入的探究。

大紅袍有中國茶王之稱號,而其中母樹生長於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龍窠的峭壁上,終年伴有經岩石而流的水滋潤,因此岩韻明顯是大紅袍的一大特色。因母樹產量稀少,多用作研究和留給真.領導享用。最為人所知是當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中國,毛澤東將約四兩(年產約八兩)母樹大紅袍給予對方,但卻不懂其珍貴而引出當年周恩來一句「已將半壁江山奉送」。因此現今市面售賣大多都不是從母樹大紅袍,而是從母樹扦插繁殖的品種。

友人送這款茶,茶湯橙黃明亮,岩石味顯著,口感甘爽醇厚,伴有有淡淡蘭花香。沖至七泡仍有餘味,隨後開始變淡,根據「七泡八泡有餘香, 九泡十泡餘味存」,算是不錯。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情人馬德拉

今次介紹這款馬德拉酒Henriques & Henriques 在1850年由João Gonçalves Henriques創立, 隨後他的兩個兒子一齊拍住上, 誕生Henriques & Henriques公司。隨後Henriques & Henriques善用在本土擁有的栽培和釀酒技術, 選擇沒有跟隨當時大多酒農將酒賣給其他人託運, 反而選擇自家一手託運, 這保證到酒在運送途中不會因其他人的不當的託運而影響酒質, 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對自家品牌的重視和信心。

到了1968年, 因為沒有繼承人繼承酒莊. 最後卻遺留絡三個朋友和合夥人。時至今日, Henriques & Henriques是唯一擁有葡萄園的馬德拉酒的生產商。

其實馬德拉酒是當世三大的強化酒 (另兩款為Port和Sherry), 其釀造方式是在葡萄酒中加入白蘭地和甘蔗烈酒, 之後加熱, 隨後放在桶中長期陳存。馬德拉酒早在17世紀已經出現, 當時運送全靠船運, 但因長期在海上, 很易讓葡萄酒變質, 於是聰明的人將白蘭地和甘蔗烈酒加入,令酒質保存更久。在船上高溫的日照下, 加入烈酒的葡萄酒的確沒有變壞, 反而更順滑甜美, 因此成為當時人追捧的佳釀,更因耐存且不易變質而被稱為不老之酒。 可惜19世紀的根瘤蚜蟲病幾近將馬德拉葡萄園摧毀, 亦因此漸漸淡出世人的目光。

Henriques & Henriques Madeira Rainwater Medium Dry. ABV 19%

這款酒是在酒展中找到, 市面也並不多見, 而當小弟問Rainwater是什麼意思, 大多都告知是最入門級, 但原來在瓶後卻有道出~ "A pale medium dry wine, soft as rainwater, so named as its colour looks like straw glistening after rain!" 是否soft as rainwater一試就知。

顏色: 稻草黃色澤
香味: 帶有杏、丁香、果皮香氣
口感: 甜而不膩、酸度活潑, 入口是香料氣息, 之後緊接著果皮的餘韻。
餘韻: 長, 令人回味

這是一支好酒!!看來我愛上馬德拉了!



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平靚正威

當很多人追捧單一麥芽威士忌時,我選擇了調和威士忌。調和威士忌就是將麥芽威士忌與穀物威士忌混合而成味道豐富融和的佳釀,釀酒過程非常考究調酒師的功力,因為需要將多種原酒調較至每年一樣,以保證品質穩定。其實早在八十年代時,調和威士忌可是主流,可惜現今太多人受到單一麥芽(single malt)威士忌的市場效應影響,加上芝華士溝綠茶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令調和威士忌被打入冷宮。作為酒的愛好者,有顆追求價廉物美的心是有需要的,因為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好像這支在士多賣四十五元/20cl的白馬威士忌,以Lagavulin為基酒, 其淡淡的煙熏和甘甜氣息,配合略帶甘油、甜和微鹹的圓潤口感,真的令人身心舒暢。而且傳聞發明用金屬蓋來放止酒液過度流失和變質的正是白馬公司呢!好東西,唔一定要千千聲的。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Moscato d'Asti DOCG與 Asti DOCG

近日有友人問我見到一瓶印有Asti的Moscato好吸引,但如何可以區分支酒是否自己喜愛那種。其實友人喜愛的是那種微甜,花香果香出眾,酒精度低而易入口那類型。根據以上的特徵我都會認為Asti的Moscato會適合。

其實Asti是意大利西北部一個叫Piedmont的葡萄地區,有嚴格法規和管理生產的法定產區。對於Asti DOCG,每公頃葡萄園的葡萄產量、葡萄採摘的時間、釀造工藝和標準都有着嚴格的規定,有別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生產的Moscato,亦因此那些沒有法定產區酒名Asti,而使用單用Moscato這個葡萄品種的名字,品質亦較參差。所以符合Asti品質的產品包裝和標識一定要在酒標上看到 -Asti DOCG,以及意大利政府印製頒發的Asti DOCG頸標才購買,沒有註明地區名的Moscato大多是廉價且質素一般的酒。

除此之外還需要留意的Moscato d'Asti DOCG與 Asti DOCG是兩個不同的名稱(Appellation),前者略帶氣泡,或沒有氣泡(Still Wine),酒精約在5%上下。後者Asti DOCG就一定是氣泡酒(Sparkling wine),採用香檳型瓶身和蘑菇狀瓶塞。酒精約在9%左右。



Moscato d'Asti DOCG
DOCG頸標